吉林日報訊(伊柏溆)近年來,東豐縣人民法院積極推進科學技術與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管理等工作融合,形成全鏈條、全節點、全流程無紙化辦案模式,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他們積極投入資金完成建設11個科技法庭,改造13個科技法庭升級為智慧法庭。運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小程序、人民法院網上保全系統、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臺、統一送達平臺等網上訴訟服務平臺,引導當事人或律師“足不出戶”提交訴訟材料,送達法律文書,有效減輕群眾訴累。
針對當事人提交的材料,由收轉發中心集中電子化、規范化處理后存入智能檔案柜,承辦人可通過辦案系統用電腦“翻閱”電子卷宗,并利用智慧庭審系統實現無紙化開庭和電子化筆錄簽名,使庭審更加高效便捷。為審委會配備數字化設備,需由審委會討論的案件,由各承辦人在會議召開前把相關資料交給審委會秘書統一上傳。案件審理結束后,隨案制作電子檔案,依托現有電子案件管理系統,實現案件全流程線上辦理和辦案過程性材料全電子化歸檔保存。
立案數字化。當事人或律師通過網上訴訟服務平臺提交的電子材料,立案后直接關聯進入電子卷宗系統,無需再次提交紙質材料;當事人在訴訟服務中心提交的材料,由立案人員同步掃描進系統后,法院只保留必要的紙質材料,其余退還當事人。立案材料入卷后,通過OCR技術,智能回填案件信息項,生成立案信息表,自動發送立案成功短信,一鍵生成制式文書并電子送達。
審理智慧化。全流程無紙化,滿足本地開庭、互聯網開庭、三方庭審、遠程提訊、視頻會議、內外網融合開庭6種開庭場景于一體。法官和書記員無需攜帶紙質卷宗,整個庭審過程在電腦上完成。包括庭審程序引導、智能語音轉寫、線上質證、身份證識別、人臉識別、筆錄確認、在線簽字、指紋錄入、拍照上傳等功能。庭審結束后,庭審錄像或電子筆錄經辦案人員核對自動入卷。法官依據電子證據材料、庭審筆錄等卷宗,通過文書智能輔助編寫系統制作文書。他們實現了送達無紙化。受送達人同意電子送達的,由系統默認勾選電子送達,辦案人員直接點擊發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