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五井子村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機的轟鳴聲遠去,今年的秋收工作進入了尾聲。
“合作社共收了近70萬斤糧食,預計65名社員人均可增收3000元,太不容易了。”吉林日報社駐通榆縣邊昭鎮五井子村第一書記張津崎用計算器反復統計了幾遍數據說,今年先旱后澇,給五井子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
為了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實現科學種田,今年,合作社在包保幫扶單位吉林日報社的協助下,將通榆科技小院、村集體和群眾緊緊扭在一起,通過“校、政、企、農”模式,走出了一條五井子村“人才助農、產業融合”的新路子。
“通榆科技小院的吉林農業大學團隊和龍頭企業,對合作社進行了測土配方,并全程跟蹤,大幅度提高了合作社的科學化管理水平?!睆埥蚱檎f。合作社的480畝玉米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高密度種植技術,有效提高了糧食產量。此外,吉林日報社還幫助協調種子化肥15萬元,幫助合作社減少支出成本。
“村民的信任,是合作社發展兩年來最大的收獲。”張津崎說。2022年初,吉林日報社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聯合五井子村黨支部探索出“黨建引領+科技小院+合作社+愛心超市+龍頭企業+黨員+農戶”的全新幫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為契機,以“資源變股份,農民變股民”為思路,帶領群眾積極發展生產。成立當年就為村集體增收14萬元,實現了帶領農戶“抱團”組織化發展,做到讓黨組織強起來,村集體富起來,群眾樂起來的目標,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兩年來,合作社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整合農村資源,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把群眾凝聚起來、組織起來,與群眾建立起利益聯結紐帶,激發黨員群眾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熱情,不僅增加農民收入,還能提供就業機會。今年秋收,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帶動下,群眾自發成立了收割團隊,有效實現了“顆粒歸倉”。
如今,五井子村的黨員群眾對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信心滿滿。通過社員的示范引領作用,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要求加入合作社,預計今年秋收后,合作社流轉土地將突破1500畝。
下一步,五井子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繼續探索和創新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使黨組織成為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富民強村的推動者、引領者、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