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張磊 尹雪)白城市把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作為生態建設的總抓手,圍繞白城生態空間布局,確定了構建“一區三屏三廊”為主體的林草濕生態連通規劃總體思路,堅持以水為核心,以草為突破口,以造林綠化為重點,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一體化系統治理,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一系列工作亮點。
強化黨政一把手抓落實。為實施好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白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印發了《白城市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和《白城市2022年秋季-2023年春季造林綠化工作方案》,編制了《白城市造林綠化三年規劃》。并把造林綠化工作納入全市年度重點工作內容,成立了以黨政一把手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地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部署,強化責任落實,把所有造林地塊和造林任務都直接落實到了相關責任部門、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身上。通過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得以順利實施,并持續走深走實。
發揮示范項目引領帶動作用。2021-2023年白城市實施了3個國、省生態治理項目以及中央、省級財政補助項目,其中:在通榆、洮南、市直實施的中央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共完成造林7.6萬畝,治理草原5.3萬畝,修復濕地3萬畝;在通榆、大安實施的省級林草濕連通試點示范項目共完成造林5.9萬畝,綠化美化村屯40個,公路綠化112.01公里,治理草原20.38萬畝,修復濕地2萬畝;中央、省級財政補助項目完成造林27.6萬畝,草原治理46.81萬畝。打造樣板工程20處,松原市、內蒙古興安盟等地多次來白考察交流經驗,充分發揮了試點示范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為白城乃至全國同類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提供了示范引導作用。
強化科技引領。針對白城風沙干旱鹽堿化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實際,圍繞國、省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按照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適地適樹適草適濕,白城市把建設的重點放在防沙治沙和鹽堿地治理上,探索水林草濕綜合治理白城模式。在防沙治沙造林上,借鑒以往經驗,結合吉林西部栗鈣土、鹽堿化土地特征,采取綜合措施,積極探索節水灌溉、使用容器苗造林等模式,有效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一是在地下水位低、風沙危害大、干旱地塊,采取滴灌節水措施,科學節約地下水,栽植楊樹、樟子松、文冠果、山杏等1.34萬畝,成活率均在90%以上;采用樹壟覆膜技術栽植了楊樹、樟子松2250畝。二是選擇地勢平坦開闊、立地條件差的地塊,充分利用容器苗適應性強、不受季節影響、緩苗快等特點,栽植樟子松容器苗7.86萬畝,成活率均在95%以上。在廊道綠化建設上。針對道路兩側鹽堿化嚴重的地塊,動用土方客土筑臺造林,打造精品廊道綠化工程233.8公里,栽植柳樹、山里紅、花灌木等10.7萬余株。在鹽堿化草原治理上,白城市結合我省西部鹽堿地治理工程,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合作,引進培育優質的耐鹽堿羊草種子,通過測土配方,根據土地鹽堿化程度,探索輕中度、重度鹽堿化草原治理新模式。輕度鹽堿地草原采取圍欄封育、深松翻耙條播等措施,建草原圍欄1.1萬延長米,圍封草原治理5.1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了25%。中度鹽堿地草原采用重耙深翻方式,條播種植羊草,深松翻耙治理草原4800畝、條播種草4800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了30%,當年產草量即可達到每畝330公斤,產草量比原來提升了4倍以上。重度鹽堿地草原采取施加土壤改良劑、覆沙質土后重耙旋耕播種苜蓿草的方式,選取3300畝重度鹽堿化草原,通過運用工程、生物、化學等技術對基本屬于寸草不生的鹽堿草地進行綜合治理,使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了30%,為攻克鹽堿地治理的難關提供了科學經驗。在濕地修復治理上,打破以往采用生態補水、清淤等單一修復治理措施,通過實行圍欄封育,采取人工播種和無人機飛播種草相結合方式對沼澤草甸濕地進行修復治理,栽植枸杞和檉柳建生物圍欄1.6萬延長米,圍封濕地3萬畝,采用免耕混播方式種植羊草、水稗草1.75萬畝,使濕地植被覆蓋度提升了25%。
嚴格資源管護。在抓好生態修復治理的同時,白城市堅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則,不斷加強林草濕資源管理,加強管理體系建設。白城市作為我省唯一的地級市試點地區,率先開展了林長制試點工作,健全完善了“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組織體系,落實保護發展規劃和責任體系,建立數字化監管平臺,創建數字化巡護與護林(草)員管護相結合的林(草)“雙管”模式,主推“一林一長兩員一警”管理模式,制定出臺了“林長+檢察官+法官+警長+司法局(所)長+自然資源局長”協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林長制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強化日常監管。督促各級林長、護林員嚴格落實責任區域管護責任,加強巡林、護林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減少破壞林草濕資源問題發生。市、縣兩級林長巡林調研784次,解決重點問題22個。強化林草執法。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濕地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提高震懾力。白城制定出臺了林木資源管護辦法和《白城市草原生態保護條例》,每年全市都適時開展以打擊濫砍盜伐、濫捕亂獵、亂征亂占、毀林種地為主要內容的專項斗爭行動,以更好保護和發展好生態修復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