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杯的清脆碰撞聲中,十余口家人圍坐,熱熱鬧鬧地說著吉祥話。
這是大安市海坨鄉前進村“打漁郎”戰凌云的年夜飯。
幸福的烈酒一杯杯下肚,美好的愿望在戰凌云的心底膨脹起來,熱乎乎、圓鼓鼓,像魚肚子里的泡泡,不吐不快。
“新一年,祝爸媽身體健康、吃嘛嘛香!”戰凌云起身舉杯給岳父岳母拜年。自打他從城市回到村里創業,多年來,岳父岳母給了他太多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而立之年,戰凌云從繁華的城市回歸到遼闊的村莊,從一名不諳世事的研究生成為了鄉村致富帶頭人。雖然他總是自嘲是村里的“打漁郎”,但每當回想起那一望無垠的稻田,稻田里撒歡的魚和螃蟹,農民富起來的笑臉,戰凌云的心都暖洋洋并充滿力量。
“媳婦,咱倆碰一個。這些年,你辛苦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你都說了算哈!”碰完杯,戰凌云又和妻子調侃了幾句。
此時,萬家燈火通明,生生不息的霍林河旁,一望無垠的蘆葦蕩里,八萬余斤蟹苗正在冰下酣睡越冬。
幾年前,在市、鄉兩級政府的扶持下,戰凌云返鄉創業,與村里簽訂了承包合同,在七分鹽堿地三分蘆葦蕩的地界里,嘗試養殖螃蟹。很快,戰凌云又成立了“吉林省勇勵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運用“保底+分紅”模式,實現合作社和村民的“共贏”。
戰凌云一心一意守著村里的事業,妻子便全心全意守著戰凌云的家。二人彼此守候、鼓勵,攜手向前。
春節臨近,戰凌云還在厚厚的冰面上破冰、鑿洞、下網、拉網,直播吆喝……
妻子問:“今年在哪過年,年貨送到哪?”
戰凌云在一片白茫茫的水汽里想了一下,說:“去你家,陪爸媽……”
臘月二十九,戰凌云發走最后一批魚,拉著滿滿一車年貨回家過年。
豐盛的年夜飯,美滿的小日子,堅定的大步伐……
夜色中,星星愈發明亮,呼應著萬家燈火。電視機里,《難忘今宵》深情響起,心懷夢想的“打漁郎”,再次舉杯:新的一年,年年有魚,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