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市區出發,一路向北,行至農安縣農安鎮。隨著車輛駛進長安村村委會,只見村內寬闊的柏油路干凈平坦,路兩旁松樹傲然挺立。村委會房頂上的光伏板整齊排列,門前的小廣場上健身器材齊全,經常有百姓到這里健身、活動……
過去的長安村是有名的落后村, 2019年省政協派駐長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趙振華到村第一件事就是“抓黨建”。“剛剛被派駐到村時,這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更別提戰斗堡壘作用了。”趙振華對記者說。
農村工作既得說,還得做,工作做到位了,百姓自然就認可了。
“村民誰家鍋漏了,他自掏腰包給買新鍋;冬天村民誰家水管凍住了,他拿上工具就去幫著整……再小的事找他,他都伸手。”長安村黨支書記仉秀明接著告訴記者,振華一邊幫村民干活,一邊疏導教育,村民的心暖了,心也更齊了。
“有求必應才能一呼百應。”談到村里的變化,趙振華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
整潔的道路、干凈的庭院,讓人無法想象這里曾經是破敗不堪的村落。在2017年實現“戶戶通”的基礎上,近兩年長安村又修建了一條6米寬的柏油路。
趙振華剛到長安村時,全村實行定時供水,供水遠端的村民家經常還沒有接到水,供水就停止了。
在省政協機關的支持下,趙振華帶著駐村工作隊多次與水利等部門溝通、協調,終于在2021年12月,長安村實現了全村24小時供水。“現在實現了24小時供水,百姓再也不用為吃水、用水發愁了。”趙振華說。
這兩年,同樣是在省政協機關的支持下,長安村借助區位、資源優勢,謀劃了發展棚膜經濟、光伏產業的“先手棋”,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現在村里有45棟蔬菜大棚,棚膜經濟發展態勢良好,為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趙振華對記者說。現在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可以優先在設施大棚里打工,以此增加收入,大棚有了收益每年還會分紅。
“好政策都享受到了,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戶李麗萍的家里整潔溫暖,她告訴記者,現在生活好了,2022年年初家里還裝修了房子,村子里發展棚膜經濟,每年分紅能拿到11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生活不發愁了。
“日子一定能越過越好!”看著村民們的笑臉,趙振華滿懷信心地說。“明年要擴建100棟大棚,現在項目規劃、審批、可研報告都已經完成,可帶動就業300余人。未來,將把長安村打造成蔬菜供應基地,同時發展肉牛養殖、休閑旅游,促進村民就業增收致富。”他興奮地告訴記者。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