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白城市堅持“兩手抓、兩重點”不動搖,結合“作風建設再提升年”,組織市縣鄉三級包保領導、包保部門機關干部,入村開展“三幫扶一推動”活動。白城市已經連續8年開展此項活動,今年全市將以“務實擔當負責任”的過硬作風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幫助謀劃產業就業增收舉措
聚焦全省促進農民收入兩位數增長工作目標,全力推進各項增收政策、攻堅任務落地落細、落出成效。
謀劃發展產業項目。結合包保村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幫助包保村研究謀劃具體路徑辦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棚膜經濟、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提升幫扶車間創建規模,拓展“雙帶七增”模式,從規范經營、對接政策、幫助銷售等方面著手,補齊技術、設施、營銷、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持續推動產業項目帶戶增收。
發展壯大庭院經濟。堅持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幫助研究和推進庭院經濟向庭院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推廣種養疊加模式,探索庭院經濟與鄉村建設相結合,實現美麗環境到美麗經濟的轉變。依托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種植合作社及農村經紀人發展訂單農業,今年尤其要落實好庭院辣椒種植,抓好品種選擇、技術服務、市場銷路等關鍵環節,推動庭院經濟進一步提檔升級。
拓寬就業增收渠道。把農民穩崗就業作為提高收入的主要抓手,組織人員逐戶排查就業意愿,列出就業意愿清單。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通過農村重點工程項目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吸納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合理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為半勞力、弱勞力的脫貧人口提供兜底性就業保障,實現崗位和人員精準匹配。加快推動農民職業技能執證就業,努力實現就業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幫助開展村屯環境整治
聚焦和美鄉村建設任務落實,扎實開展包保村屯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
搞好農村綠化美化。突出村莊“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因地制宜植樹造綠、點綴花草,按照高矮搭配、樹花結合、點線成網要求,做到花、草、果、樹相間互補,努力實現“春天見綠、夏天見花、秋天見果”。
整治提升村屯環境。以“五化”為突破口,圍繞村部、廣場、道路、學校、房前屋后等重點部位,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力度,幫助購置垃圾筒等環衛設施、幫助開展集中清掃清運,確保村屯清潔到位、垃圾清運到位、環境保持到位。包保村是省級“百村示范村”和省級“美麗村”的要對照相應創建標準,幫助研究落實措施,確保完成工作任務。
開展庭院衛生清潔。組織和發動人員力量,集中開展庭院衛生清潔行動,尤其是對個別衛生欠賬較大、清潔難度較大、缺少勞動力的脫貧戶、監測戶,組織包保干部幫助規范院內物品擺放、幫助搞好室內外衛生清潔,引導和帶動全體農戶形成衛生、健康的生活習慣。
幫助破解生產生活難題
聚焦因受糧價、地租和其他突發困難等因素影響,造成農村人口收入降低,組織人員開展入戶摸排,對收入降低的具體情況進行預測研判,因戶施策破解難題。
解決農副產品滯銷難題。對包保村合作社、幫扶車間、農戶自產等滯銷的農副產品,盡最大努力幫助銷售變現。組織本單位干部職工主動參與消費幫扶活動,積極采購和宣傳推介本地質優價廉的農副產品。
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通過走村入戶及時掌握當地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尤其對低收入人群(2024年防返貧監測指導線8700元),要重點關注、重點施策,建立臺賬,研究落實穩定的增收措施,確保特殊人群收入穩定提升。積極運用部門優勢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通過入村開展幫扶活動,及時總結宣傳典型經驗做法,以鄉村德治建設引領農村向善向好。依托“小積分”激活“大德治”“日行一善”“愛心超市”“孝老餐廳”等載體,不斷擦亮志愿服務品牌。結合“美麗庭院”“干凈人家”“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推動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全面覆蓋、規范運作、發揮作用,更好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推動“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等政策持續落實
開展全面排查梳理。對“三落實”(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摸底,找準短板弱項。在義務教育方面,排查各項資助政策是否做到“不錯一人,不漏一人”。在基本醫療方面,排查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低保戶、特困供養戶等是否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保障范圍,村級衛生室村醫、藥品、醫保報銷服務是否能夠滿足群眾就醫需求。在安全住房方面,排查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低保戶、特困供養戶等是否都有安全住房。在安全飲水方面,排查集中供水井房及周圍是否有污染源,是否存在凍堵漏問題,是否進行水質檢測。
扎實推動整改落實。對排查發現的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方面問題,包保部門能解決的要立即幫助協調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要把問題清單提交給當地黨委政府和同級農業農村部門(鄉村振興部門),并拿出具體意見建議,以跟蹤督導推動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