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時節,行走在長春新區北湖開發區,產業發展的新氣象涌動不息。
在龍湖大路中軸線上,坐落著“長春光谷”地標園區——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綠樹掩映下,一座座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
作為首批入駐長智光谷的企業之一,長春長光博翔無人機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無人機整機研發和生產制造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入駐園區后發展再提速。其研發的全球首創新型產品——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在2024年北京科博會上備受青睞。目前,企業正在全力推動無人機產品的迭代和型號升級。
“無人機研發生產與光電信息產業密不可分,例如,光電吊艙這一核心負載,就相當于無人機的‘眼睛’。我們和長光睿視、長光辰譜、長光禹辰等光電企業都有合作,這些企業依托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技術優勢,開發的產品性能優越,助力我們訂單量穩步提升。”公司市場部經理廖東坡說。
與長光博翔相距不遠,長春長光啟衡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廠房內部正在加緊裝修。這家成立于2017年的高新技術企業,一直致力于推進高精度高轉速圖像編碼器產品產業化。目前,企業已經與商業航天、半導體等領域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亟需更大空間載體滿足升級發展需求。
“園區為我們提供租金減免和相關政策支持。此外,這里作為長春光電產業核心區,對企業加速發展有很大幫助。”企業負責人張宏學滿懷信心地說,“園區對面的長光衛星是我們重要客戶之一。我們也正與長光博翔積極探討合作,有信心在3年內將產值做到一個億。”
在長春光電產業集群建設進程中,“長智光谷”的布局建設,補齊并暢通了企業和項目培育通道關鍵一環,進一步激活長春光機所技術和智庫優勢。
長光博翔和長光啟衡等“長光系”企業,都源自長春光機所重點科研項目轉化。作為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長春光機所積累了大量先進技術成果。近年來,該所通過孵化加速形成產業創新集群,構建了“光+X”特色創新創業生態。
在北湖新區明溪路兩側,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與長智光谷隔街相望。
光電子產業孵化器成立于2009年,一直由長春光機所專業團隊運營,連續多年獲評國家級A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全省唯此一家;2023年4月,長春新區與長春光機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長智光谷產業園建設暨推動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升級發展,光機所專業團隊憑借豐富經驗,繼續承擔長智光谷運營事務。
“孵化器是企業的‘搖籃’,長智光谷是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二者銜接,進一步完善了技術成果轉化鏈條。例如,長光博翔從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出孵后,直接入駐長智光谷,實現了‘無縫銜接’。” 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副總經理高士紅說。
當下,《長春新區支持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長春新區關于加快長智光谷園區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正在加速釋放政策紅利,為我省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勢鼓勁、保駕護航;長春光機所通過產業招商、平臺搭建,積極開展技術對接、人才、金融等孵化服務,推動長智光谷加速成為環境優、規模大的光電信息產業創新基地。
從1000平方米到4000平方米,成立5年來,長光辰譜科技有限公司在光電子產業孵化器中不斷壯大,如今,其航天用多光譜濾光片市場占有率達85%。“技術是我們核心的競爭優勢,而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孵化器從財稅、法務、成長規劃路徑,到資金、人才政策的全方位扶持,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 長光辰譜科技有限公司光電儀器部經理林弘楊說。
長智光谷優越的創新環境和持續釋放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省外企業入駐。
2023年5月,大醫集團長春創新產業發展基地落戶長智光谷。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今年7月,基地正式投入運營。
走進基地展廳,數十個伽馬射線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產品的微縮模型一字排開,各種國際、國內行業頂級獎項和認證證書,彰顯企業不凡的科技創新實力。
“我們是國內放療領域領軍企業,一直專注于創新腫瘤診療裝備研發,目前在西安、長春、粵港澳大灣區、美國舊金山建立了四大創新基地。”企業行政主管張敬延介紹。
目前,企業已經與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合作,共同開展頭部伽馬射束立體定向放療系統研發,該項目也獲批入選“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聚焦光電子、新材料、航空航天產業,如今,長智光谷隨著企業陸續入駐,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長智光谷不僅在地理位置上占據著‘長春光谷’的核心區域,更以專業化、園區化、市場化的產業發展理念,聚焦光電產業前沿技術,完善園區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光電產業市場化進程,把‘長春光谷’建設推向新高度。”長春新區光電辦負責人柳濤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王丹 徐慕旗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