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二月天,春寒料峭時,但在臨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現代化鋼結構育苗暖棚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暖棚內,農民們圍坐在一起挑選菜苗、剪枝嫁接、培土裝盤,各道工序一氣呵成,翠綠的果蔬秧苗裝在育苗碗內,在陽光的照射下生機勃勃。
“我們從春節前就開始了第一批黃瓜、西紅柿的育苗,培育完成的有3萬余株,2月份陸續移栽,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二茬育苗主要是以合作社幫帶和村村聯建的形式,幫助個體農戶培育菜苗9000余株,幫助大栗子村培育菜苗3000余株。”望江村黨支部書記王福江說,育苗暖棚利用率逐步提高,在降低農民春耕育苗和棚內管理成本的同時,也為村集體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望江村堅持“黨建+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棚內管理上引進電力暖風爐、溫濕度監測、土壤監測、自動卷簾機等設備,打破了傳統農業受季節因素的制約,使得溫室大棚具備全年連續生產能力,可以實現一年多次多品種輪作。同時,新技術的投入也讓望江村種植戶的信心越來越足,對農業技術有了更高的追求,“深埋底肥”“蹲苗促根”“南瓜根系嫁接”等種植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菜苗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讓黃瓜、西紅柿在產量、口感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據了解,2024年望江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果蔬種植產量提升至4.5萬公斤,增幅達30%,為村集體增收近15萬元,帶動就業30至60人。
“有了咱們村合作社帶頭,現在每年天冷了都可以到育苗棚里幫忙,工作不累,大伙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還有錢掙,每天往返也很方便。”望江村農戶高興地說。
目前,望江村正在平整棚內土地,鋪肥翻土做好秧苗移栽準備。今年該村將繼續推動果蔬產業特色化、規模化發展,實現農戶增收、產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承儒 陳禹光 本報記者 任勝章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